【www.wjsss.com--姓名学知识】

  1.不喜欢原名的粗俗、难听

  起名是常例,是每一个人一生都要经历的;

  改名却只是偶尔为之的特例.然而,从另一层意义来说,改名也是起名,是重新起名,只不过基础不是“一张白纸”,而是放弃或希望少用原名而重新另起.因此,改名也实属正常之举.?孩子初生之时,起名只能由父母长辈去完成,所取的  名字也都是根据他们的性情爱好取得, 孩子长大后可能不一定喜欢,也不一定能体现孩子的性情、志趣,因而可能会改名,在前些年的农村,人们有给孩子取丑名的风气,以为丑名能够消灾避邪,等孩子长大读书后,觉得  名字难听、粗俗,因而重新起名,有时候是自己改名,有时是父母主动请人帮助改名.本来有的孩子叫狗剩、铁蛋、黑妞等,上学后自己又改名为志坚、江波、思媛等.鲁迅先生的 伯父本来叫“仲升”,北京话发音“仲生”,与“众生”相同,众生又有牲畜(众牲)的味道 ,含有骂人意味,所以不愿意用.遂改名伯升.

  2.追求新的时尚时风

  时代风潮也是改名的原因之一.思想文化之风的转变,必然会影响到一些人,如清末的革命党人,投入革命队伍后改名,章太炎、蔡孓民等名字的出现都是这种新思 想的产物.蔡元培本来是前清进士、翰林院编修,字鹤卿,思想转变后,改字孓民,表示为 炎黄的孓遗之民.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渡留学之风渐盛,受之影响也有人改名,比如本书已说到的例子:著名作家 巴金原名李芾甘,在巴黎留学时,一度崇尚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因此从二人 的名字中的首尾各取一字,成现名.教育家陶行知少年时崇拜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思想,故名知行,留美后又受实验主义的影响,认为凡事并非知而后行,而是行而后知,于是又改名 行知.

  在当代,因时代的影响而改名的也不少,其中影响最大的恐怕属“文化大革命”时期.“文革” 之风盛行之时,许多人纷纷起名卫红、学青、学彪、爱越、爱兵、永革、继革、卫东等.随 着 林彪、江青等人政治生命的终结,那个时代结束后,这些名字便显得可笑滑稽,再一次改名亦在所难免.


为什么改名, 因人而异的改名原因

  3.因人而异的改名原因

  一般情况下,改名是出于自愿,出于自己对新事物的追求和热爱,但偶尔也有人被动地改名.汉语同音字较多,偶然写了别字,又不便于纠正,就只好将错就错地用了.著名的地质学 家李四光的改名就是如此.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4岁时赴日本留学,不小心在护照  姓名栏里填上年龄“十四”.

  护照不能涂改,于是他就将“十”字添笔改为“李”,“四”字无法改.但“李四”这名太不雅观,他无意间抬头看到“光被四表”的横匾,就在“四”后边加了 一个“光”字,“四光”有四方皆光明的意思,也算一个不错的名字.不过,这种被动改名纯属意外之误,另外的情形是非改不可.

  在封建时代,皇帝、上司的好恶关系到一个人的身家性命,皇帝不喜欢,名字就得改.有个叫杨村的人参加科举考试,有人说他的名字与反叛 首领的名字相同,应当改名,否则怕难考中,于是此人改名为杨非林.清代康熙年间,有位满族人叫揆叔,虽然已经死了,但雍正还是讨厌他.于是有一位叫张冰瑾的学名也叫揆叔的 人怕忌讳,去掉揆字,改名为叔.孙中山原名孙文,字载之,因追求革命,流亡日本后,为继续从事革命,遂改名中山樵.

  此外,封建时代的避讳制度也迫使许多人改名、换姓.这些更为常见.如汉代蒯彻因避武帝刘彻改名蒯通;东晋王衍因避成帝讳而改名夷甫;南齐萧道先避讳高帝萧道成而改名景先; 五代后唐的杨檀因名字的后半部犯明宗李存檀(此字去掉木字旁)讳而改名光远……

  4.改名要注意科学、健康

  现在书摊上出现了一些描写姓名和命运关系的书,这些书的内容都是讲姓名如何能决定人的命运.取什么样的名字能当官、

  能发财;取什么样的名字会倒霉;甚至名字不好还会克夫.这些书还介绍如何用字来预测人的一生,诱导人们通过什么八卦之类来给孩子  取名等等.这些 带有迷信色彩的书对社会?Σ磺?

  他们所说的姓名决定人的命运,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是他们主观想像出来的.也有的是以某种没有任何科学根据的迷信书籍中的玄论为根据作出的推断,这种推断自然荒谬了.?

  唯心主义的  姓名学,明眼人会觉得很荒唐.作为一个21世纪的现代人,拥有当代最先进的科 学知识,不能相信迷信

本文来源:http://www.wjsss.com/baobaoquming/33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