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wjsss.com--热点资讯】

仿造品牌越来越多
  艾丰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副主任这样描述品牌的重要性:“没有品牌的企业,实际上就是没有主体的,起码最低限度它是主体不完整的企业。”
  “如果一场大火把一个拥有世界知名品牌的企业的资产全都烧光的话,这个企业还是有可能很快起死回生的,因为这个企业的知名品牌的价值还在。知名品牌对企业来说,意味着竞争力,而一个国家拥有众多的世界知名品牌,也必然会提升一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和经济安全度。”
  Giheney剃须刀、普尔斯马特诺玛特购物中心(N-MartSuper-Center)、未来可乐(FutureCola)、Starsbuck……如果说这一连串的中国品牌听起来很熟悉,这是因为它们的名字让人联想到许多赫赫有名的美国品牌,例如吉列(Gillette)、可口可乐(Coca-Cola)、星巴克(Starbucks)和沃尔玛(Wal-Mart)。
  有外电评论称:“正当中国成为首屈一指的制造商,从衬衫到半导体,几乎无所不包,同时它也 虽然包括美国通用汽车(GeneralMotors)在内的一些公司已向中国法庭提起诉讼,要求澄清,但合法仿造产品和非法仿冒产品之间的分界线并不明朗。
  美国、欧盟和日本均对中国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的做法提出了批评,中国政府已承诺加大对假冒产品严惩的力度。华尔街日报这样描述:“正如合法企业正在适应着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法规,中国的仿冒者越来越善于躲避政府部门的追查。而且,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笔利润丰厚的生意。根据中国政府研究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估计,每年生产的仿冒产品价值在190亿美元至240亿美元之间。于是,外国直接投资者在与中国合伙人分享专门技术时越发谨慎。”
  上海迈迪管理咨询公司副总经理汪德宏认为,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和发展政策不断发展的本质。目前,中国的发展,主要靠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创新,这为仿冒者的繁衍滋长提供了温床。
  “中国确实存在许多盗版问题,但这是新兴市场的一种通病。事实上我更愿意将这种现象归结为‘跟随策略’。”上海天业广告(智威汤逊成员)总经理曹成对品牌有着多年的研究,他将这种现象归结为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现在经济发达的美国和日本不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吗?现在闻名于世的日本制造,不就是经历了学习西方,甚至可以说是抄袭西方的阶段才发展到今天。”
  虽然中国企业在品牌发展上有种种弊端,但国家对自有品牌的推广还是不遗余力。1996年,国务院颁布了《质量振兴纲要》,提出实施名牌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创国际名牌产品。2001年,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成立,颁布了中国名牌产品的管理办法,开展了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介工作。
  麦肯锡上海分公司负责人高旭将现今的一些态度归因于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些做法。那时国有企业发明新产品后,往往被要求与其他省份的工厂共享设计图。 

学会研究竞争对手
  虽然汪德宏和曹成都认为这种仿造品牌的出现与经济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但他们一致认为这种仿造是一种“短视行为”。
  “一些仿造品牌的企业最初的动机就是为了‘捞一票’,这个过程也就是2到3年的时间,这对一些小企业来说,的确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过名牌产品的明星效应,为自己赢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曹成说,“但这也只是在一段时间内而已,企业的健康发展在于其可持续性。”
  汪德宏把这种现象归结为“小公司快速成长的手段”,但“对大公司而言,这种方式没有任何积极意义。”他同时认为,未来可乐(Fu-tureCola)并不算模仿,“可乐只是对汽水的一种称呼,并不涉及‘抄袭’和‘模仿’的问题。”
  “企业快速成长的要诀在于,仔细研究竞争对手。”曹成说,“‘创意’事实上具有很强的发散性,很少有公司能发明全新的产品,多数是改进并延伸他人的创意。苹果电脑的ipod并非第一款MP3播放器,但是该公司充分融入了新特色,使其具有创新性。”

本文来源:http://www.wjsss.com/content/48983/